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案例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创业案例
2016-06-13113

学生创业案例

案例1:天行健,吾自强——2004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李辉。李辉,山东籍学生,2000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任机电科学生会主席。2003年6月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称号,同年又荣获上海市三好学生称号。2004年5月,李辉成为当年全校唯一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党员。是一位到目前为止,在我校获得荣誉最多的一个学生。李辉很谦逊,他一直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正确引导。受益于石化工业学校的学习和锻炼,李辉2005年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由于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期间学的知识和技能扎实,加上思想和能力较强,他更加如鱼得水,破格直接当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校学生自管会主席;连续三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即将面临大学毕业,学校领导都想让他留校,但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经过再三斟酌,最后李辉毅然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有媒体在采访他时问,你学的是文科,怎么对机电、计算机那么精通?李辉总会说,这都是我在石化工业学校学习打下的基础。

2008年5月,李辉成功创办并注册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一个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公司——上海浦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万元,主要从事为师生提供各类电脑维修维护、会务音响灯光、图文制作,DV视频短片制作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同时主动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和免费打印、复印、电脑维修等服务。实践证明,通过他和身边同事的不懈努力,在为全校10000多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上海浦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初具雏形。 2008年7月24日,李辉出席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座谈会,得到时任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和市教委主任薛明扬的一致认可和表扬。目前在学校已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并且在周边高校有了一定的客户。他们正朝市教委领导提出的目标而努力。最近他们又在申请创业基金,力争把浦辉科技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

案例2:坚持梦想,执着追求——2006届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宋旭兰。宋旭兰,2002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于化学工艺专业。这位只有25岁的年轻姑娘现在已经是身价过千万的年轻企业家了,她创办了上海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并参股了三家公司,开创了80后创业的神话。在学校读书时,她就对网络非常感兴趣。2005年她在校外实习时,工作之余就常在网上寻找商机,此时,刚兴起电子商务,宋旭兰抓住机遇在淘宝网上陆续开了5家网店,1年下来盈利已达1万余元。

2008年,宋旭兰把网店搬到了金山,不仅租借了办公场所,还租借了1000多平方米的库房。同时,她还注册了一家姬凡贸易有限公司,陆续招聘新员工进企业。经过近几年年的努力,现在,小宋经营的公司按接单、打单、配货、检验、售后、采购、美工等工种配备员工,至今已有员工50多名。六年打拼让宋旭兰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但年轻气盛的她并不满足。宋旭兰说,互联网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一个网店能为50多名兄弟姐妹有了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奇迹,我将为之而更加努力。

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到身价千万的网店主,宋旭兰只用了短短六年。宋旭兰介绍创业经验时,总结几点:一、创业永远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其中创业者的"坚持"与"心态"是最重要的,“总是想着将来要怎样怎样,不如把眼前的事做到最好”。二、兴趣是成功的前提,但要正确引导,有人很喜欢网游,甚至达到了沉迷的程度,如果影响了你的人生轨迹就不好了,所以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她以自己为例,当她考虑自己公司50多个员工的前途与发展时,她这样说:我要对他们负责。宋旭兰雇佣的员工有不少是金山本地人,还有些学历不高的来沪打工者,给他们饭碗的同时她还在想,如何让员工在这里得到成长?当一个人成功后,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眼下她的工作重心是公司的发展,金山团区委为她成功申请了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她要独自打拼的事业还有很多。她相信,只要坚持梦想,执着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绘就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案例3:兴趣成就事业——2011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张骕。张骕,2007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校期间,他经常出入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尤其爱好主持,在学校的开展的各类大型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2010年进入某国有大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凭着敏锐的嗅觉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利用实习休息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接触到婚庆礼仪行业,初步了解到婚庆行业的盈利模式。

2011年6月毕业后,他毅然拒绝与公司的签约。同年6月,他独自注册了“唯亭婚庆礼仪服务社”,开始了创业的道路。在4位志同道合的年轻的拼搏下,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不甘满足现状的他,又于2011年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某地注册了“上海紫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会务、会展、商演、明星代理、影视拍摄、剪辑和婚庆服务等,做起了公司老板。目前,公拥有员工25人,不乏来自上戏、复旦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年产值5、6百万元,净利润30万元。他说,对于员工的素质当然首先是专业技能和责任心,还更多地会考虑员工的思维方式和为人的态度,因此,他自嘲说,目前公司人员的学历,除了还有一位初中毕业生外,其他的人员学历都要比他高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