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案例
我愿意做大海里的一条鱼
2016-06-12206


“我愿意做一条生活在大海里的鱼,这样我既可以享受鱼的自由自在;又能接近海面倾听海的赞歌;甚而感受到大海深处的那份震撼和力量!”

——张敏刚

 

 

他是一个职业中专的毕业生,一个屡换工作求职人,一个底层磨砺的年轻人,凭借着自的坚毅和执着,抛却初涉职场的那份懵懂,在波澜起伏的商海中历练成长,2015在全行业萎缩,众多同业公司面临危机退出行业之时。他依托前期的转型尝试,成功创立自己的电商品牌——“锦福里”西饼。在一年时间内从0元做到2000万以上营业额。

想去做点什么?”采访时的他成熟而干练,说自己常常被一种想法推动着,“一次次思维的跳跃,一次次灵魂的蜕变让他华丽转身职业生涯那些想法而舞动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班主任鼓励是他战胜挫折的利器法宝。

 

小鱼如果只在池塘里游弋,那池塘便束缚了小鱼的心境;一个中专生如果只能从事门槛较低的行业,这个中专生就没有豁达宽广的心胸。张敏刚不愿意做那在池塘里安逸的供人观赏要实现他的人生跨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凭借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2005年,张敏刚还是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他和其它的中专生一样,有着对实习岗位的美好憧憬,也有着投入社会工作满腔热情。然而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初,他由学校推荐到上海图书馆进行为期1个月的短期实习,任职培训班的计算机助教。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初次踏上社会的他真正体验了上有领导、下有同事的工作关系,也明白了什么是服务意识。他认真的和师傅学习,然而当他看到同时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大学生岗位职责并未清楚,对专业知识胜过自己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在学历和经验上的不足,他想起了班主任王峥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要勤恳务实,积极上进,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行。” 做为一个学历不高的毕业生,出校门后要有从底层做起的决心,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结合校园内学到的知识,积累经验之后,总有机会能获得自己的成就。班主任的此番教导,此刻言犹在耳,确是他工作多年的利器法宝。所以即使是在这样一个短期实习的岗位,他也一丝不苟的利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努力去表现自己,同时也努力去学习新的工作经验。在一个月的实习期满后,虽然不存在留用的可能性,但也获得了上级领导对他工作的肯定。

离开了图书馆后,他开始了第一次求职的经历,凭借在上图任职计算机助教的经验,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获得了一份从事商场内计算机销售的正式工作,月薪1000元。之后的4年中,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什么工作能有经验与创富机会他尝试:推销、店员、it、出纳、中介……他不怕工作的艰辛,急着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许是由于自己太心急了,虽然不断的尝试了很多的工作领域,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似乎职业的道路有些沉寂了。

那时也还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他没有深厚的家底,不能和那些富二代比拼。他没有高的学历,无法进入大的公司,只能在河边游弋当他看到身边同样仅有中专学历、没有深厚家庭背景的同龄人大多也走入了类似的瓶颈,很多人不在拼搏。他也在犹豫,我的人生仅仅在此,难道没有出路了?5之后的师生聚会上,张敏刚不知该怎样和班主任老师提及自己的窘境。班主任王峥老师了他的迟疑,“鲤鱼想要跳龙门,一定要积攒力量,你的短板就是你要攻破的地方。”他恍然间顿悟了,上海的企业招工中,英语没有一定能力,便无法进入高一等级的行业工作。这个龙门对于一个中专毕业的学生来说,算是个大的障碍了。于是,他找来英语教材,背单词,学语法,有计划的温习了3个月,机会终于来了,他借助先前的工作经历,再加上堪堪达标的英语,在100个人的面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是他工作以来第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第一次进入一个真正的专业领域。随后的工作中,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始终表现强于他人,很快便被升为客户经理,不久变被一家大公司相中,跳槽前去工作。

 

上进,努力,不放弃是他事业成功必备的特质。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还记得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吗?一块玻璃隔板已经打败了大鱼。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学历低的毕业生比学历高的毕业生有着更多的社会经验,这也是有别于本科生的另一条成功的路。张敏刚同学在校时除学到比较全面的金融和财务知识外,还学习了统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等学科。当时他觉得很杂,不知道毕业后喜欢做什么。可毕业后的前几年,这些学到的知识出乎意料的都用上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凭借财务知识做上了出纳,由于计算机方面较为娴熟,又转做了进销存系统管理的工作,用上了统计学。再之后,又以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进入了广告圈。上进,努力,不放弃是成功必备的特质。

2007年的6月,当时张敏刚已经23岁,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基于广告公司的工作经历,他积累了一些优质客户,由此开始尝试创业。他与同校毕业,同样从事广告工作的沈婕同学合力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张敏刚知道这一步跨出去,很可能一无所获甚至将多年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都赔进去。但他还是做了,既然知道不能输,所以便要拿出最大的努力。多次的被客户回绝,但依然执着而不放弃,为了拉到这个客户,经常会加班到很晚。他不断细化自己的设计方案甚至连自己30岁的生日都错过了,忙到凌晨2点没吃上饭。就这样,他慢慢积累着自己的客户,从最初的3个小客户,慢慢发展到了10个左右的客户群,他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将公司从包括自己在内的2名员工,发展到5名员工,再用一年时间从5人发展到10人。在此期间,小型创业企业都会遇到的财务税务方面的烦恼、招聘的烦恼、资金周转的烦恼,他都一一经历,并且摸索着逐个化解,虽然没有事事顺意,但也破冰前行。在业务方面,企业经历了大客户跳槽,以及合同纠纷等众多能够一把将企业打翻在地的危险事件,张敏刚同学在危急的时候始终保持冷静,以一个创业人应有的无畏心态,跨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即使在今年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刻,企业也始终保持盈利,做到了不减员,不减薪的目标。凭借积极的态度与专业能力,较快的使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年营业额500万以上。

2013广告公司业务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全行业萎缩,众多同业公司面临危机退出行业。拓展遇到困难,明确在该行业无法进一步做大。他尝试转型。做自己的品牌。这起意于他发现公司办公桌上积灰了的别人送的诞生礼,他尝试吃了一下,觉得怎么可以把那么难吃的东西送人,如果我们尝试着让我们的福礼不被丢弃,那是不是就占据市场了呢?因此从食品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包装能力,他开始下功夫研究做这个品牌,他甚至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做前期的市场调查,然后精心打磨包装和喜饼口味,依托前期的转型尝试,他成功在天猫创立自己喜饼品牌“锦福里”。上线只花了三个月就做到了该价位的市场第一。在一年时间内从0元做到2000万以上营业额。为了减少其他品牌的抄袭和抢占市场,他们仍在不断调整创新,目前正在开发第二和第三个不同品类的新电商品牌。时至今日,他的企业依然稳步的前行,做为创业企业两年时间还不足以证明企业已经立足,但张敏刚同学始终坚持“勤恳务实,积极上进”的做事态度,向着创业成功的目标迈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名中专毕业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理想,凭借执著和骨子深处不服输的韧劲全体中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跳过了龙门,才知大海的浩瀚;鱼回归了大海,才知世界的美好张敏刚创业历程,荣登了中职职业生涯榜首。我们期待他未来有更大的跨越,拥有更加辉煌的创业人生。

只要努力,世界就可以你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