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青鸟” 助力翱翔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实践
一、实施背景
创业教育有好环境。从“十七大”的“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到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的创业生力军。上海市教委2010年6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中职生创业教育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更多重视。
当地转型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当地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南桥新城和国家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为我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不断需要创新创业人才,为中职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学校创业教育有基础。学校2006年开始把创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断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2011年,“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学校培养新型创业创新人才打开了新思路,学校的创业教育步入了最关键的实践教育环节。
教育实践模式缺机制。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还缺少保障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运行机制,给学校构建适合中职生特点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带来了发展瓶颈。
二、主要目标
“青鸟”虽不为人注目,然而她具有顽强生命、坚毅意志……奉贤中专人把追求创业梦想的中职学生比作追求幸福的“青鸟”(LOGO如图1)。
“青鸟”创业教育实践,即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是以“青鸟”的阶段成长规律为依据,创建的孵化区、哺育区、成长区、放飞区的“四区”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践空间。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以探索研究保障“四区”递进培养“青鸟”健康成长的“四大机制”为切入点,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市场特点、创业孵化特质、中职生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培养学生追求梦想敢于冒险尝试、敢于承受失败的创业精神,最终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过程
四大机制助推“青鸟”创业教育实践:
(一)“积分评价”贯穿“青鸟”孵化
孵化区,面向全体中职学生,开展创业启蒙教育,筑巢孵化。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创业专题教学月、“让梦想插上翅膀”创业教育主题班会评比、“创业知识竞赛”、“激情创业,成就梦想”演讲大赛、点燃创业微光、创业是什么大讲堂等8大创业启蒙教育专题活动。有5800多人次参与其中,使得全体学生对创业有一个较全面的启蒙认识。
“积分评价”机制,即创业积分评价促进学员成长。创业积分客观记录每位“青鸟”学员的创业实践成长经历。学员参加的每一项创业教育活动都记录在创业积分网络平台(如图2),学员创业积分是学员进入下一区最主要的选拔依据。孵化区、哺育区、成长区的学员,完成每个区的学习后,将根据汇总的创业积分和学员特殊表现评选出优秀“青鸟”学员给予奖励。成长区、放飞区学员的创业积分,将决定该学员在该区享受“青鸟创业专项资金”的项目专项经费金额和期限。
创业积分与德育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创业教育实践拓展了励志教育和实践德育的内涵,创业积分是学生教育成长的记录,可以转换成的德育积分。创业积分是创业教育实践学习的积累,也可申请置换为学分,免修个别选修课程。
(二)“专业互动”引领“青鸟”哺育
哺育区:面向孵化的优秀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教育,精心哺育。
每年学校择优推荐50名左右的“青鸟”学员(中专二年级)进入哺育区。开展哺育区的创业大讲堂、创业先锋面对面活动、创业校友分享沙龙、创业夏令营、校外基地暑期培训等系列教育活动。参与人次达2100多人次,创业积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并成功晋级。
“专业互动”机制,即专业促进创业的产生,创业促进专业的发展。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过硬的专业技术不仅是选择创业项目的重要参考条件,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并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引领学生在专业中学习发展,在专业中学习创新。在专业上创业,如同给创业找到一个可靠的支点,有落地生根之处,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我们中职生已经赢在起跑线上。如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鸟”学员汤佳伟,在创业教育实践的激发下,在哺育区更加努力提升计算机技能,促使他毕业后创建上海郭腾贸易有限公司,主推壹运营电子商务。推荐参加合作基地举办的区青年创业大赛,壮大了自己,目前年营业额达近千万。
(三)“能力拓展”促进“青鸟”成长
成长区:面向哺育区优秀学生,开展创业项目实践,磨练成长。哺育区成功晋级的10名左右“青鸟”学员(中专三年级)进入成长区。开展成长区创业大讲堂、“创业试试看”、学生创业实战赛、创业学员分享沙龙等活动,磨练创业心智。累计参与各项活动600多人次,6位学生综合成绩突出,成功进入放飞区。
在成长区,学校形成了“能力拓展”机制来帮助学员快速成长,即专业能力在广度上的提升和拓展。中职生的心智不完全和知识结构层次不高,是制约其成功创业的重要方面。在“青鸟”选择了创业项目之后,需要在其专业广度上拓展知识能力,在创业知识方面拓展财务、管理、沟通等能力,在心智上通过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品质磨练。
林立文,酒店服务管理专业,专业能力出色且创业激情强烈,但受专业局限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在成长区找到酒店兼职培训及服务平台项目,在合作基地注册上海启奉商务信息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企业圣淘沙大酒店合力打造奉贤最大的酒店兼职培训及服务平台——森淼兼职,2015年还成功申请到“天使基金”。
(四)“校企共建” 放飞“青鸟”翱翔
放飞区:面向创业放飞的学生,开展创业跟踪扶持。一是校内放飞:6名成长区学员申请入驻创业项目到校内基地实体店运营,为自己的创业梦想积累实践经验。学校根据其参加的活动和经营实体店情况,记录创业积分。二是校外放飞区:对于在毕业即放飞的“青鸟”,学校给予创业启动上的扶持和帮助,如:帮助2015年毕业的林立文在合作基地成功注册上海启奉商务信息有限公司;二是学校所有创业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加入放飞区,成为归巢“青鸟”。学校依据实情,同样可以给予创业扶持和帮助。如:毕业校友汤佳伟,2014年申请加入放飞区,学校帮助他在合作基地壮大自己,如今电子商务营业额月达百万。
“校企共建”机制,即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加入、社区服务,与学校主体四方合力建设“青鸟”放飞的稳定合作的校外基地(如图3)。两年来,项目共建的中职学生创业孵化校外基地,为“青鸟”提供一站式企业注册服务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补贴,如:为在基地租用场地的“青鸟”提供一年租金补贴,为“青鸟”提供“天使基金”等等。
四、保障条件
(一)职责明确,建立“一中心”
“一中心”,即“创业之友”服务中心,由三个部门组成(如图4),是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的指导、服务和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青鸟”“四区”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和机制运转,校外基地建设和校内外基地的对接活动等。
(二)三方合作,建设校内基地
政府主导,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借鉴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建设中职学生创业孵化校内基地(如图5)。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与学校三方共同成立“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委员会”,经管委会授权委托,注册成立了“上海胜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设校内基地:
1.创业实践园。企业人士担任总经理,“青鸟”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定期考核后在各部门间轮流换岗,着力培养“青鸟”在企业管理能力。
2.实体运营店。在孵化基地管理委会员管理下,“青鸟”申请创业项目入驻到实体店运营平台,自由竞争、积分考核,淘汰经营。
(三)“内培外聘”,组建师资队伍
通过“内培外聘”组建了一支具有专业指导资质的师资队伍。与中国创业智库合作,中国创业学奠基人赵延忱亲临学校授课,共计39名教师取得了中国人社部颁发的“高级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校外聘请一批创业成功的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和政府开业指导专家组成的创业专业指导教师。
(四)完善制度,保障基地管理
在实践中总结,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孵化基地制度(如图6),包括: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积分管理办法、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体管理办法、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进驻管理办法、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等,保证了“青鸟”创业教育实践空间的健康发展。
五、成果成效
(一)构建了“一中心两基地四区”的中职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企业的四区孵化器(苗圃、孵化、加速、集聚),创新发展到四区创业教育(孵化、哺育、成长、放飞),通过“四大机制”助推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市场特点、创业孵化特质、中职生特色的“一中心两基地四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如图7)。
(二)研究中职生创业特点,编写实战教材进课堂
学校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来建设,以国内DMC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为支撑,研究中职生创业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质,以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模式的《中等职业学校创业实战教学》系列教材(如图6):《创业是什么》、《项目从哪来》、《企业如何做》、《产品怎么卖》。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创业实践》和《创业案例》校本教材。实战教材进课堂,不仅引导全体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并且帮助学生“储备”了丰厚的创业知识。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后的职业成长道路上,一旦意识到创业条件大致具备,随时可取出“储备”大展身手。
(三)创业文化节常态化,培养创业实践人才
2011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中职生创业文化节,创业教育活动已常态化,全校师生都参与其中。学校以此为契机结合创业积分制,培养创业实践人才。每年3月创业文化节开幕,孵化区开展创业启蒙教育;4-6月推荐出创业学员,在“青鸟”创新创业实训室开展培训,项目计划设计等活动;7-8月开展项目调研实践,创业夏令营等活动;9-10月份学员进入创业园实践,开展项目试运营等活动;11月文化节闭幕,项目正式入驻校内实践基地运营(如图10)。每年创业文化节的举办,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创业人文氛围。
近年来,教师或学生在文化节期间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大奖。有5篇创业主题论文荣获“DMC创业论文全国评选”一、二等奖,有12篇创业论文在中国农村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学校在2015“优优汇联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在2015年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获团体二等奖,余金伟同学获个人特等奖。在奉贤区第三届青年创业大赛决赛中林立文同学获最具人气奖,李楠等5位学生在区“奉浦杯”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15人次参加了上海市青年夏令营,30人参加区光明科创园区夏令营,每年都有夏令营中获优秀学员奖。
(四)带动兄弟学校创业教育,社会持续关注
学校多次在上海市德育特色工作会上,与上海商业会计等60多所兄弟学校,现场分享了创业教育实践经验。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来我校多次学习交流创业教育的经验,并参加了我校牵头的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评选的年度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特色工作——中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引起了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关注,纷纷来校参观交流。厦门优优汇联组织的“百企联盟千校创业训练营”设立奉贤中专专场;湖南、甘肃等省市的教育局长和中职校校长一行,来学校学习交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此外,学校与南京农业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也陆续开展了创业教育合作。
学校创新建设中职生创业孵化基地,校企互动,在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奉贤电视台,上海教育、中国农村教育、当代学生等杂志,解放日报、学生导报、奉贤报等报刊,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海新闻网、上海职教在线等电子媒体持续报道了21次。
六、体会与思考
中职生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改变观念。 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并不是为缓解就业难而寻找的出路,而是一种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一种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进步,一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发展,有着既源于又超越职业教育价值的学生发展意义和社会发展意义。
通过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深入探索,我们发现在现实中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中职学生还只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还缺乏创新动力和创业勇气。学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有效传播了创业文化,在创业“实战”中学校培养了“青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素质,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承受失败的创业精神。中职生创业教育实践重心不在于技能,而在于观念的改变,通过创业教育实践提升中职生人力素质。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需要“互联网+”来完善。在当前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要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需要通过“互联网+”能量升级,如:建立校内创业实践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平台、青鸟微信公众号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