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成员
基地建设

公用创业“摇篮”诞生记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3D梦工坊”创业基地阶段性建设情况

 

2015年11月26日,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3D梦工坊”学生创业基地揭牌仪式暨首届“彩虹杯”创业大赛讲座在学校举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就业服务部长周璐璐做主旨讲话。学校校长王志卫为创业基地揭牌并致辞。国泰安创业就业事业部副总魏梅金博士为学生们做首场创业讲座。中、高职近180名有志创业的青年学子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的举行,也意味着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的创业“摇篮”正式诞生,学校的中高职学生们,拥有了自己的创业“大本营”。

一、专业技术支撑,创业基地“萌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学校的老牌专业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D概念的日渐成熟,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不能很好满足市场要求。2015年初,学校以召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为契机,开始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向3D打印方向转变。来自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社局、市就业促进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行业企业领导、专家近40人,成为了学校专业转型发展的“智囊团”。一年后,由学校编写的中国首本职业教育3D打印正式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向3D打印方向转型迈出重要一步,也为学校创业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支点。

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指导时,也会涉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敢想敢试敢闯的学生们拥有创业意愿,同时也对3D打印这一新兴的技术抱有浓厚兴趣。于是,学校抓紧创新创业的大势,依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积累和专业技术支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扶持学生开展创业为目标,启动了“3D梦工坊”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

二、寻求外脑支持,引入创业“沃土”

创业基地建设开始萌芽后,对摆在学校面前的首道难题就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对创业都是全无经验。为了使创业工作成功启动、平稳推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须的指导课程、指导教师、理论支撑和服务保障,学校与国泰安公司合作,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创业培训课程、课题研究、训练活动、考察学习等辅导项目,帮助学生们做足创业准备、走稳创业之路。

在11月26日创业基地揭牌的当天,国泰安创业就业事业部副总魏梅金博士以“创新改变世界、创新成就未来”为主题,为同学们做了创业宣讲后,学校又先后两次安排专业创业指导课程,邀请国泰安创就业事业部金牌讲师康伟和宁波国泰安大红鹰创业学院的重量级创业导师马孟骏,为学生们带来《如何讲好你的故事》、《商业计划书写作技巧》两场创业专业辅导课,帮助学生们从完全的创业“门外汉”向“合格创业者”蜕变。

下阶段,学校还将继续邀请专业导师来校为学生提供辅导,将“互联网+3D打印”技术结合市场需求,融入创业指导,并组织“创业训练营”和考察走访活动,让学生们在模拟训练和真实的创业环境下,体验创业情景,加深创业感知。

三、硬件环境保障,打造创业“苗圃”

根据学校创业基地建设目标,为使学生们有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学校将在创业基地中建设配套的3D打印基本技能实训室、创新项目实验室和创业工作室,提高学生3D打印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业技能和孵化落地的能力。

结合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转型,学校的3D打印基本技能实训室将分设3D打印技术学习区、实训区、成果展示区和公共讨论区,营造创业环境。目前,3D打印的相关设备正在抓紧购置中。创新项目实验室则根据学生实际创业项目和学校专业设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业活动。创业工作室相较于前两个实训室更像是创业种子的孵化苗圃,学生们可以在工作室里进行启发、讨论、实训、测评、孵化和展示。

学校也将对学生们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辅导,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成长壮大。

四、实战之中磨练,选育创业“良种”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2015年11月,学校启动了主题为“同圆中国梦想,共创多彩人生”的首届校园创业大赛。大赛分为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社会调研论文大赛三大类,共吸引了近50个学生创业团队报名。

截至目前,学校已完成了3次培训课程,按照大赛节点,学校将在继续开展创业辅导的同时,于今年3、4月开展大赛初赛、复赛,并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参与和团市委合作承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学校将对在校内和全市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方案、小组或个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

未来,学校“3D梦工坊”创业基地希望通过1年左右的建设,孵化相关产业链2-3个创业点,培养3-5个创业典型人物,打造具有创业辅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并将创业项目与学校专业融合,形成创业与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集德育、创业、技能于一体的完成课程体系,努力使学校的“3D梦工坊”成为上海中职学校学生创业特色品牌基地。